8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气“立秋”。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收取阳气的准备。我这里提醒大家:秋季养生,凡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精神情志,皆以“平”和“收”为原则:起居宜“早睡早起”,饮食需“少辛多酸”,少食多餐,饭菜量需要比夏季多点,夏季的饮食量我已经之前告诉过大家了,这里不在多做夏季饮食的解释了,锻炼宜轻松平缓,精神需安神养气。
饮食调养:“少辛多酸”慎进补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乱补”。
说到这里很多人看得明白其实不懂里面的奥秘,这也难怪,因为现在的养生文章满天飞,读者没有能力分辩哪篇文章是否究竟,哪篇文章不究竟,而写作的那些医家因为各自悟道的层次不同,很多没开悟,却加上了很多自己的知见,几乎没有几个悟到天地间阴阳的奥秘只明阴阳而无证道。
立秋后的“”平“”养“”意思是你这个春天的阳生到什么位置,夏季的这个阳长到什么位置,需要在这个夏季的这个阳的位置上平和的安渡过去,养阴对接前一个季节的阳,也就是说2分阳对应2分阴来养。好比我这个夏天阳养的很足那么为了平衡阴阳我这个立秋后的要的阴也要很足,因为没有足够的阴无法收回这个足够的阳。当有足够的阳与足够的阴相平衡那么这股力量会很强,那么有人说我有足够的阳何必足够的阴呢。因为天地间的阴阳是不停转换的,一天当中就有多次的阴阳交替。如果你的阴不够那么无法转换足够的阳,天地间的阴阳是平衡的。我们只有适应这个平衡去顺应这个阴阳,而不能逆天而行,好比每天睡眠8个小时,很多人睡的晚几乎是早上4-5点睡了也睡了8个小时,但醒来却很不舒服,身体却很糟糕,因为没有顺应天地间的阴阳。说到这里会有人问我,这个夏天很忙没养好阳那怎么办,很多医家会说没关系后面补,其实我老实告诉你,没用,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没养好阳好比种的庄稼没长好就没长好不可能只能收100斤硬说200斤,除非遇到一个非常高明的医家他根据你的状态顺应天地的阴阳帮你一边通你的身体,一边清你的身体,一边调你的身体,一边补你身体,一边养你的身体,在通的过程中调你的阴阳。调高你的阴马上调高你的阳,根据你的身体情况,五脏六腑的状态,根据当地的季节给你调,但你要明白一个脏腑比如肝脏就有阴阳,肝脏的阴阳也会随着一天中的阴阳而转变,随着一年中的阴阳季节变化而转变,你要知道患者肝脏的阴阳,其他脏腑比如脾脏的阴阳来调理,比如肝阳太旺,肝脏属木,脾属木木克土,所以你还得调脾,而金克木,木太旺反辱于金,所以还得加强金,物质因为属于静止状态容易不变,但因为人很特别心会影响五脏六腑的运行,所以古云思伤脾,所以一句话,如果你要靠一个医家帮你调,除非你遇到一个非常高超的医家,否则你自己才是最好的医生,这句话不是让你做做医生,只是告诉你你只有自己心平气和才能达到最佳的养生。
接下去继续讲立秋后的“吃“
在立秋过后,很多“苦夏”、在夏天里食欲比较差的人,食欲逐渐好转,因此主动或被动地开始贴秋膘;一些老人更讲究主动贴秋膘。不过专家提醒人们,不要急着贴秋膘。因为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吃肉要适当,最好不要吃,最好等到天真正凉下来以后,再多增加肉食。那些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慢性中风等疾病的人,不宜摄入肉食太多。如果换吃素很多一些我们常年的慢性病说不定就好了。
立秋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水果和蔬菜以助养肝。要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另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中医养生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
立秋之后还要谨记“秋瓜坏肚”。不论西瓜或香瓜、菜瓜,都不能任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夏令大量食瓜虽不至于造成脾胃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腹泻、下痢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