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ntents

孙思邈说:艾灸此穴,无疾不愈矣

 ·  ☕ 4 分钟  ·  ✍️ 医行天下 · 👀... 阅读

孙思邈说:艾灸此穴,无疾不愈矣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杂病论》中曾说此穴无所不治。“能主治虚羸瘦损、五劳七伤及梦失精、上气咳逆、痰火发狂、健忘、胎前产后等,百病无所不疗”。

这个穴位到底是什么呢?

大家都听过,但是都没用过!
病入膏肓
源于《左传》中的一段典故:晋景公患了病,派人到秦国求医,秦国派一位名叫医缓的医生前去替他诊治。医缓尚未抵达时,景公做了个梦,梦中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儿,一个说:“那人是名医,会伤害我们,往哪里逃呢?”另一个说:“我们在膈之上,心之下,‘膏肓’之处,艾灸、针刺和药力都难抵达,他怎能奈何我们呢?”
医缓到来后,经过诊断,颇为难地对景公说:“病在膈之上,心之下,已入膏肓,不能采取攻伐的方法,药物也无济于事,无法治了。”后来景公果然不治而亡。于是后人常用“病入膏肓”来指病重难治。
药王孙思邈后来评论时说:“时人拙,不能求得此穴,所以宿疾难谴,若能用心方便,求得灸之,无疾不愈矣。”
孙思邈所指的“此穴”就是膏肓穴。药王孙思邈的意思是:这些人医术低,只要找到膏盲穴,并灸它,任何病都会好!



image-20221226130740889

历代医家多认为,膏肓穴有补益虚损、养肺调心的作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虚弱所致的咳嗽、气喘、骨蒸盗汗、肺痨等病症;心气不足、心火上扰所致的癫狂、健忘、遗精等病症;各种原因所致的羸瘦虚损。

膏肓这个穴位比较隐蔽,针不方便扎进去,手也难以按到,想要活动膏肓,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艾灸和自我锻炼。
【取穴方法】

膏肓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取穴时,病人坐位,双手交叉紧抱双肩,肘关节贴近胸前,将肩胛骨打开,从大椎穴向下找到第四胸椎棘突下,再旁开三寸处。



image-20221226130842939

【操作方法】
1、悬灸法: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两三厘米进行熏灸,使局部有舒适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2、艾灸仪灸法:将艾灸仪置于两侧膏肓穴上,艾灸3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1次。
运用艾灸膏肓穴进行养生保健,古人多应用于成人(20岁后),同时灸足三里穴。
【运动膏肓穴,去除一身之疾】
1、双肩旋转法
两手自然下垂,中指贴住大腿外侧,以肩为轴,双肩一起往前转动10次,这就是在“开膏肓”;然后,仍以肩为轴,两肩往后转动10次,脉脉艾灸提醒你这就是在“合膏肓”。可以反复做几次,最好能够连续做到旋转200次。
2、反拳捶脊法



image-20221226130936349

“反拳捶脊”也是一个开膏肓的好方法。具体的做法是:把手放在背部,反拳沿着脊柱敲打。这样做可以把膏肓振开,又叫振髓法。久坐办公室的人可依此法经常敲打自己的背部,缓解肩背痛,疏通血脉。

3、双臂后拉法



image-20221226131024232

两脚平行站立,两膝微曲,腰直,胸平,两手握拳,两臂缓缓抬起到胸前与肩平,然后用力向后拉至极限,使肩胛骨尽量向脊柱靠拢,挤压两侧膏肓穴,略停1至2秒钟,再恢复原姿态。脉脉艾灸提醒你后拉时深吸气,回收时呼气,动作在水平面缓慢进行,动作到位,使背后有酸胀、出汗的感觉。

这些运动膏肓的方法还对肩周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颈椎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本人查看大量的古医书结合道家诸多养生之处,在药王的基础上先行用特有的祖传手法先行打通第四棘突的气脉,只需一分钟拨正胸椎第四的脊柱,减少第四脊柱不正造成的心脉压迫,在临床医学中70%以上的人这节都是堵住的,也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心脏方面的疾病,做了很多多治疗、手术等还是没人解决根本问题。现在医学已经发现心脏的诸多疾病已经跟胸3胸4胸5有关系,因为心脏的神经受3.4.5影响,3,4,5好比是心脏的:“线路.很多时候这些”线路“往往被忽略,无论是现代西方医学还是传统医学都忽略了这块,其实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些问题,提出了病在”骨”中这一说但往往后代的人悟性不够没能明白古人说的这个病在骨中是什么意思。疏通了这块加上艾灸再根据个人身体情况辅助些养生的药材可以让人有“重生”的感觉。



image-20221226131109553

多伦多医道馆中医诊所

Shawn yang 医师

中国传统医学研究院专家委员

中国最有特色百名名中医

加拿大中医协会副会长

加拿大健康文化协会理事长

整脊正骨术创副会长

邮箱:meiladuojie@gmail.com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