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引起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统称为耳聋。
耳聋分类
即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和中枢性聋。
传导性耳聋分先天与后天两类。先天的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鼓膜、听骨、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后天如异物、肿瘤、炎症等。其中,化脓性中耳炎是传导性耳聋中最主要的致聋疾病。
感音神经性耳聋也分先天与后天性、老年性、外伤性。
混合性聋的病因包括传音和感音结构同时有病变存在,如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硬化症晚期等。
非化脓性中耳炎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等,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伴发热、呕吐等。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他并发症有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并发症。
非化脓性中耳炎,在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渗出性中耳炎、非化脓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鼓室积液、浆液性中耳炎、浆液-黏液性中耳炎、无菌性中耳炎。
咽鼓管阻塞是造成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
正常情况下,中耳内、外的气压基本相等。当咽鼓管由于各种原因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时,中耳的气体被黏膜吸收,中耳出现负压从而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清漏出聚积于中耳,从而形成中耳积液。
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又分为机械性功能障碍和功能性功能障碍两种。
中医治疗
看了这些,您可能已经觉得很晕了。西方医学把耳聋的确分的很细,但最主要的我们是要解决病症。研究得很细也好,专业名称很高深也好,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如果问题解决不了,那都是徒劳。
随着时代的变迁,早年从战争中一枝独秀、由抗生素兴起的西方医学已经逐渐在很多病症问题上出现了颓势,很多病症无法解决,很多病症吃了几个月几年甚至更久依然无法解决。西药的药源性问题不断引发新的各种问题,大有狗熊掰棒子之势!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中医是如何看待耳聋的。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一些常见的耳鸣耳聋可能与肾虚有关。耳朵与其他脏腑经络有着广泛的联系,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失调都可致耳鸣。中医治病有八纲辨证原理,分寒热虚实表里阴阳。
治疗耳鸣耳聋,首先要分清表里、虚实、阴阳等。如虚实,《黄帝内经》指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现在很多中医临床上一味开补肾药的很多,具体还要具体分析。否则轻则疗效不佳,重则加重病情。
耳鸣,中医认为是多种病症的常见症状。常与耳聋合并出现,多发于中老年人,故有“聋为鸣之渐,鸣为聋之始”之说。古代医籍中对耳鸣的论述很多,如中国最早的医著《黄帝内经》中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足,……耳为之苦鸣”。
明代医籍《景岳全书》中说:“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多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气亏虚而然。中医认为,肾与耳关系密切。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上通于脑,开窍于耳。
《灵枢·脉度篇》云:“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内经》: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上气不充,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
《诸病源候论》:“劳动经血而气血不足,宗脉则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故为耳鸣”。肾虚耳鸣多发于年逾四旬之人,多见于年老体弱或虚羸之人。《内经》:“年四十,肾气自半,起居衰矣”这与人体器官衰老、功能减退有关。
耳鸣多为耳聋先兆,“耳鸣者,聋之渐也”。肾精不足,则耳窍失养,轻则耳鸣,重则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失聪。多数耳鸣、耳聋,中医主张从肾入手,从虚论治,但部分患者疗效不佳。
总结了前人理论及临床表现,从痰论治。
《名医杂著》所云:“耳鸣之症或鸣甚如蝉,或左或右”。时时闭塞,世人多从肾虚论治。殊不知此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矣。若遇此症,但审其平昔饮酒厚味,上焦素有痰火,只用清痰降火治之。
朱丹溪:“无痰不作眩”,“怪病多痰”,“痰生百病”。痰郁则化热,痰热郁结,循经上壅,耳窍被蒙,故耳鸣不休,所谓“痰热郁结,壅而成鸣”。中医认为“久病在血”,“久病多瘀”,瘀阻耳窍,气血流行不畅,耳容失养所致。
明代陈士铎在《辨证录·耳痛门》里说:“凡人心肾两交,始能上下清宁,以司视听,肾不交心与心不交肾,皆能使听闻之乱。“
这里我想到了艾灸的原理,它可以补阳,但也可以引火下行。不单单是补阳,却也可以泻火。所以对于各类耳聋,以温补之药根据虚实补肾兼顾泻阳。 我首当用附子,提高肾阳,提高温度,祛寒祛湿,疏通经络。肾气(阳)足,百病除!
肾好一切都好,肾好必定肾气足,肾气足必定肾阳足。人体消耗能量最大的是大脑,大脑消耗能量最大的是妄念,这也就是古人一直讲的从心入手,病由心生的原理。现代的人,念头太多,妄念纷飞。
所以,我们知道病根在哪里了,我们知道该如何身心一起治,这才是治病治本。中药方面消除症状,以同时疏通痰湿打通淤堵为主要任务。
以下是我医治一位患者的部分反馈。